首   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信息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蓝田队:提升人居环境,村民安居乐业

蓝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聚焦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农户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科学谋划、综合施策、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全面了解蓝田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蓝田调查队走访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蓝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一)加快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建设

2020年蓝田县新建、改造农村公厕396座,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14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31988户,占比87%(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43747户,占比29%)。

(二)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新三大革命”,建设清洁驿站8个,配备垃圾分类设施1.9万个,将各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转运至生活垃圾无害化场进行处置,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闭环。

(三)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按照“治用保引管”治水思路,投资1.2亿元,完成李家河水库、岱峪水库水源地和汤峪“一条沟”农村污水治理。联手中国水电三局、省环保产业集团,用好PPP、EPC等模式,以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实行供水污水一体推进,试点推开汤峪河“一条沟”污水收费管理。成立蓝田水务集团公司,坚持“政府+市场”“财政+融资”模式,致力破解资金瓶颈。累计启动185个村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完工并运行147个村。完成灞河水源地沿线5个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新建县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等3处生态湿地70亩。

(四)加速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

招聘镇村规划师,为每村设计20套关中民居图,让群众从优选择,建设山水田园、传统村落、乡愁记忆等多样型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乡村新图景。目前,完成全县33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

(五)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1.农村危房改造。按照“一户一策、一房一档、应拆尽拆”原则,纵横联动,分类实施,累计清理整治农村危旧房屋3289户。

2.植树绿化工程。按照“政府主导、村为主体、企业参与、全民动员”模式,先后投资7400余万元,实施“五路”两侧绿化、荒山治理等,新栽苗木900余万株,全县建成81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各村绿化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

(六)树立典型,培育文明乡风

创建6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62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7个“5+2”美丽乡村示范村。绘制文化墙10万余平方米。培育十星级文明户1万户、道德评议员1000名、道德模范135人。弘扬《吕氏乡约》《蓝田新乡约》《红白理事公约》等7个乡约,编印乡约普及读本8万余册,让乡约文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遵行。

二、强化保障、完善机制,夯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统筹推进、分工负责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机制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居办)牵头抓总,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局等单位分工负责,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集中解决、联动落实;建立乡村规划师驻村、中心户长等制度,保障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整合力量,投入保障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给予保障;采取争取上级支持、PPP融资、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组织各部门捆绑项目、集中攻坚、打造亮点,形成党政负责、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今年,争取市级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3483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500万元,县人居环境公司融资1.75亿元等,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到位。

(三)强化宣传,全民动员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熟经验;主动对标浙江乌镇乌村、东梓关村,召开观摩会、现场会、擂台赛,亮出压力、比出动力、赛出成效,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构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夯实责任,考核奖惩

树立“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理念,建立“县级部署、镇级主抓,村级实施”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督导考核组,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镇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打分,每天一通报、每周一点评、每两周一考核,对获得优秀格次的镇街通报表彰,一般格次的镇街作表态发言,对连续两次后三名的镇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约谈主要镇街负责人,形成“镇比镇、村赶村”的良好整治态势。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要求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但目前农村居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垃圾混合投放。农村居民普遍没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缺乏农村生活垃圾类别和常识,有的居民为了投放方便,往往将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全部倒入垃圾桶,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及转运成本。

(二)公共资源短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

(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大、后劲不足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多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蓝田县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住建、发改、水利和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乡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无人员机构不能正常运转,无法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项目重建设、轻管理,随着建设的数量增多和时间的后移,所需后期管护费用也不断增多。后期管护费用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电费、维修费,农村清洁化工程日常保洁、清运费,农村饮水、公共道路、亮化绿化日常管理维修费用,污水管网维修及日常处理费用等。这些费用的投入相当大,后期管护举步艰难。

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和政策,增强群众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改变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生活的意识。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村为主”工作机制,如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建设实施、管护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设内容能让群众定的尽量让群众定,项目工程能让群众干的尽量让群众干,工作监督能让群众参与的尽量让群众参与,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主动参与。

(二)加强规划布局,全面改善基础设施

要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明确乡村布局以及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倡导节约用地。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立足解决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分类确定整治重点,分步实施,在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实施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通讯、信息等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三)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加大产业类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一些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和文件,建立健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四)完善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改变资金投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共建共赢。政府加以指导,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时,尽量向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配套设施倾斜或同步建设,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有限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減轻财政负担。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