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信息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强化“龙头”带动 夯实“县域”基石

——以周至县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为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中之重”。县域是汇集“三农”产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龙头企业则是县域中农业发展新阶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为了解西安市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现状、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西安调查队对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并在周至县抽选12家龙头企业(一产6家、二产5家、三产1家)开展专题调研。

一、周至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周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坚持项目带动战略,落实追赶超越各项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20年,周至县生产总值完成139.44亿元,同比增长1.7%;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0.39亿元、12.35亿元、86.7亿元,三个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29.0:8.9:6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33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38元和14162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6%和7.8%。

(二)第一产业优势扩大

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1.92亿元,以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为支柱的现代农业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周至猕猴桃”连续七年位列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全年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8.08万亩,同比增长2.9%;产量40.42万吨,同比增长5.6%;产值26.54亿元,同比增长17.1%。粮食播种面积 37.99万亩,粮食产量 12.48万吨,同比增长3.8%。苗木花卉和蔬菜公司化、产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形成,全年蔬菜收获面积8.67万亩,产量22.92万吨,同比增长0.2%,产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10.2%;苗木花卉面积19.3万亩,同比增长5.3%,产值6.81亿元,同比增长23.8%。

(三)第二产业效益凸显

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9亿元,建筑业实现产值4.8亿元。周至县持续加大与高新区共建产业园力度,入园企业已达105家,招商引资8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成功签约比亚迪、红星美凯龙等行业龙头企业。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签约企业9户,8户已进驻,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二期项目成功签约西安万洲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计划总投资8.6亿元,预计年产值达11.1亿元。工业发展“两轮驱动”效应日益显现,工业强县迈出坚实步伐。

(四)第三产业持续火爆

一是从全域旅游角度看,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以“三大景观带、五大功能板块、六条精品线路”为重点的旅游开发格局。依托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沙河水街、周城文化区等重点景区,持续做大“假日经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绩斐然。周至县荣登央视“2020最美揽夏地”榜首,获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称号;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条,推出“周至休闲观光两日游”;成立了全省首个乡村旅游(民宿)协会。全年接待游客1076.46万人次,旅游收入31.88亿元。二是从电子商务发展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建成运营,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示范网初步形成,成功创建9个市级电商示范镇、16个示范村、5户示范企业,总量居全市第一位,2020年电商交易额突破48亿元,同比增长37.1%。周至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西安市电子商务示范县”。

二、企业反映较好的方面

(一)经营情况整体向好

今年一季度,从税费减免方面看,分别有33.3%、16.7%、16.7%的企业享受过税费减免、政府资金支持和贷款优惠,65%的企业表示资金运行情况良好。从经营情况看,认为经营“很好”、“比较好”、“一般”的企业分别为8.3%、33.3%、58.3%。从市场需求看,近九成企业认为今年一季度市场需求“平稳”或“好于上年”。

(二)企业创新活力增强

企业与院校合作是主要渠道,调查显示,近一年,超五成企业通过改进提升产品、服务或者工艺等进行企业创新。83.3%的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接受技术指导;66.7%的企业聘用科技创新人才;50%的企业积极转化科技成果;16.7%的企业建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据一家食品公司反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创新性地研发猕猴桃鲜榨和速冻产品;另一家农业企业反映,该企业除了长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合作、接受技术指导外,还是该校的校外实习点,常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培训,实现双赢。

(三)营商环境整体满意

企业对政府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作为非常认可,调查显示,83.3%的受访企业对周至县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分别有41.7%的企业反映地方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满意度较高。

三、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特定时期存在用工不足

16.7%的企业反映仍然存在招工不足问题,一家农业企业反映,周至、鄠邑一带经济作物以葡萄、猕猴桃为主,两者生长成熟期基本一致,在果品成熟期等田间劳务需求较多,用工需求很难以得到满足。

(二)本地产业发展壮大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品牌效应不强是制约本地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66.7%的企业认为“品牌效应不强”;58.3%的企业认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力度不够”;33.3%的企业认为“招商引资力度不大,项目不多”;16.7%的企业认为“当地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本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培育力度不到位”。

(三)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最大

一季度,企业仍然面临成本增加、原材料不足、市场需求等突出问题,分别有58.3%和41.7%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各有41.7%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近半数企业认为“融资难、资金紧张”使企业面临的较大的运营压力。企业在政府降低生产成本、惠企措施宣传、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满意度也较低。

(四)两大制约本地企业创新的因素

调查显示,83.3%的企业认为在创新活动中存在“资金和人才短缺”;分别有50%、16.7%和16.7%的企业认为“市场环境不佳”、“适用技术短缺”和“用地面积不足”制约企业新型生产线拓展。周至县一家种子企业反映,人才和资金是该企业发展中的两大拦路虎,种子研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县城平台有限,试验环境恶劣,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另外种子研发见效慢、回款难,导致企业时常处于资金紧张状态。调查显示,35%的企业表示“资金紧张”;41.7%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仅25%的企业“获得少部分融资”,16.7%的企业“未获得融资”。从融资渠道看,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四大银行和村镇银行贷款年利率分别为4%左右和9%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个人和其他企业融资,融资成本通常是银行最高融资利率的2倍。

三、受访企业的期盼和建议

(一)吸引人才留周,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负责人希望,一是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县域特色产业特点与相关院校加强合作,积极制定人才引进战略,完善公共服务,为推进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政府制定面向市场促进人才流动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增强对核心人才的长期吸聚能力。三是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明朗的发展前景和稳定的发展平台。

(二)加强政策引导,纾解企业融资症结

企业负责人建议:一是对于重点发展行业,应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二是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扩大企业贷款额度,拓宽融资渠道,简化放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手续费。

(三)延长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作用

企业负责人认为:一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龙头企业带领当地农民适当创新延长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培育和发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相关配套产业建设,发挥集群效应,围绕打品牌,调结构,向集约化、中高端化发展。